close

        第二天  2007/2/2

        飛機一進入羅馬費米寄諾(Fiumicino)機場停機坪,屬於義大利的基調立即呈現在眼前。機場內停放許多班義大利航空的飛機,綠色與紅色為主色的商標十分搶眼,敢於使用如此對立顏色並呈的民族大概沒有幾個吧。義大利航空的白色飛機機身顯得有些老舊,商標的顏色亦是飽經風霜而呈現色彩黯淡,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管理不佳,如果有機會我也不敢輕易嘗試。

        經過空橋一下飛機,映入眼簾的是傳統而顯得老舊的室內空間,灰色的磨石子地板、夾板似的牆壁裝潢、低矮的天花板、不夠亮的燈光,宛如ㄧ個老邁過氣的公務員緩慢地服務焦急的民眾一樣。至今我終於感受到國際機場給拜訪旅客的第一印象,轉變形成對該國先入為主想法的整個過程,同時我卻也若有所悟地感覺到台灣與義大利若有似無的關連性。異於保守老舊的室內裝潢樣式的是陳列在機場內的廣告看板,模特兒臉上化著不屬於人間的怪異濃妝,擺著不自然的姿勢展示名牌商品,搭配鮮豔搶眼的顏色,在平淡無奇的機場內顯得廣告效果十分搶眼。或許有人總認為台灣與義大利的血液在某些成分上有些類似,然而由廣告可見彼此的文化對生活影響之深刻與不同。

        經過兩個機場輕鬆地漫遊,行李經過了漫長飛行後終於再度回到我們身旁,同團的大哥是個自助旅行經驗豐富的高手,他好心地幫大家拉出旋轉中的行李,並提醒大家小心並提高警覺,無形中增加不少緊張氣氛。在機場外一位手持中文牌子的義大利人靠近我們,原來是接駁我們回飯店的司機先生,他似乎必須稍具耐心,因為一團對義大利處處好奇的旅客,移動速度顯得比較緩慢。

        羅馬的緯度雖超過中國北京,甚至接近日本北海道,但拜地中海之賜,溫度並沒有想像中地低,在陽光照耀下還有些溫暖,我僅穿著長袖POLO衫與一件厚外套卻也不覺得寒冷。遊覽車一路騁馳在公路上,時間已過下午十二點,領隊在車內仔細地說明旅行中該注意的事項,並給予我們兩天半羅馬觀光之旅的行程建議,事前做過準備的我對羅馬市區地圖已不陌生,但還是顯得興奮期待卻又帶有一絲的不安,畢竟這是個熱鬧卻又龍蛇雜處的著名觀光城市。

        一進入羅馬市區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株株如鴕鳥般的行道樹。我不曉得它們的名字為何,不過光禿禿的筆直樹幹上長著一坨密密麻麻深綠色的樹葉,套句台灣的用語「很有型」,不知是羅馬市政府刻意去營造出的樣式還是這樹種本身就如此具有特色,總之這個是新奇的視覺經驗。車子經過古羅馬競技場外,一群小學生在綠色草坪上嬉戲,附近也是人潮很多,在陽光下顯得十分悠閒,不似我所想像地危機四伏,或許是身處於安全的遊覽車內的關係吧。

        協會的旅行團著重的不是豪華特色,我們在羅馬落腳的是火車站(Termini)附近的ㄧ家三星級旅館,位於古老的建築體內乾淨卻不失美麗的樓中樓房間。相較於豪華的飯店,我更喜歡這種貼近羅馬人生活的旅店。由於房間尚未整理好,我們只好先將行李寄放在飯店,晚上各自回來後再將行李帶回自己的房間。等我提著行李來到飯店接待大廳外另一棟入口的大門時,才發現這是一棟比起我所有的經驗還要古老的房子。大門內是ㄧ個不到一坪的狹小空間,繞著古老電梯的是盤旋往上的樓梯,我獨自ㄧ個人拖著行李站在鐵欄杆做成的門前,研究該怎麼讓這個曾出現在「紅玫瑰白玫瑰」電影中的電梯啟動。木頭做成如轎子似的電梯已經停放在一樓,打開鐵門後映入眼簾的是裝潢典雅,核桃木顏色的電梯內部空間。裡面大概只能容納四個人,兩側都各有一扇對開的門,門上是類似塑膠編織而成的裝飾,透過如篩狀的小孔,當電梯抵達時可以知道那一邊才是出口。關上木門,按下所要去的樓層後,馬達立即啟動,一時嘎嘎聲四起,宛如身處輸送帶上要被送往不知名的地方去。雖然我記住自己的房間號碼,卻忘了投宿的旅館位於幾樓,因此拖著行李一層層確認。儘管全部只有三個樓層,但進出電梯都得手動關門,出了電梯後又還得爬個幾階樓梯,拖著行李的我在一天的疲累後更顯辛苦。還好在裝潢過份而顯得俗氣的走道後是溫暖又舒適的樓中樓房間。

        共和廣場、巴伯里尼廣場、西班牙廣場、人民廣場、許願池
        領隊帶我們先從飯店步行到火車站,稍做講解後就各自開始羅馬的探險之旅。這一段大約一兩百公尺有四個BLOCK的路程,往後幾天還會再走好幾回,除了一些旅館外,接近車站附近才開始有餐廳與商店,房子立面除了老舊外也顯得不太乾淨。馬路兩旁停滿車子,幾天後瞭解原來整個羅馬,甚至整個義大利與台北市一樣早已經被車子佔滿,似乎這又是台灣與義大利的另ㄧ個連結。

        我們一堆人聚集在車站的入口前,許多人都將背包背在前面,顯得有些好笑。領隊看著大家笑稱做什麼啊,而我的相機背包又特別大,惹得領隊嘲笑我這樣很醜。在車上領隊提醒大家義大利治安不佳,千萬要小心個人財物,或許是責任使然,領隊總是必須將最糟糕的情況告訴團員,然而治安不好的定義在每個人心中的解讀不同,自然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等領隊交代完畢,一群人直往地鐵衝,只剩下幾個人和我還留在原地。看來每個人都已經找到自己的玩伴,而我的室友是旅遊經驗豐富的大哥,來過羅馬三次的他自然有其自己的行程打算,因此獨自旅行看來是必然的結果。在台灣甚至是日本,不是沒有獨自旅行的經驗,然而初踏入這個完全陌生卻又處處充滿危機的都市,反而顯得有些卻步,儘管離台前已經規劃出完整十八天的行程,如今心頭卻亂了。

        共和廣場  Piazza della Repubblica
        跟著幾個人來到共和廣場,ㄧ個不在我計畫行程內且旅遊書又沒有介紹的景點。廣場的中心點是ㄧ個噴水池,池內有五個雕像分別位於圓心與四個圓周。噴水池的四周是車水馬龍的馬路,路面是以四方形的石頭鋪成,車子的輪胎行走其上還會發出路面不平的喀啦聲響。後來發現羅馬城區內除了幾個重要道路以柏油鋪面外,大部分都用此種石材作為主要材料,顯然是要營造羅馬城的古老氣味。共和廣場馬路外有幾棟建築,但我完全無資料可查,僅知道向陽的是一間古老卻又斷垣殘壁的教堂,它對面擁有古典式樣對稱的氣派建築似乎是劇院。

        拍了幾張照片後,想起此次到訪義大利的主要目的—拍照。為了掌握最佳的拍照節奏與時機,儘管經驗豐富的大哥不斷好心地要自己小心身邊的照相機,還是決定獨自在羅馬城內冒險看看。沿著Mazionale大道往西走去,迎著我的是冬天溫暖的陽光,兩旁盡是熱鬧的商店,雖然事前已經規劃好行程,忽然間卻有種不知該往何處去的失落感。是的,我有點慌亂了。羅馬城的遊覽顯然與我想像的有所不同,整個城市幾乎就是ㄧ個大型古蹟,隨處一戶人家的窗戶、ㄧ個廣場、或是一個普通的教堂都可能令身為東方人的我駐足許久而從計畫中出軌。計畫亂了,忽然間找不到方向可循。

        巴伯里尼廣場  Piazza Barberini
        從失落的情緒中回來,開始認真尋找前往西班牙廣場的方向,指標指向ㄧ個上百公尺的隧道,裡面卻是人車稀少,因而遲疑一會兒,最後還是快步通過。前往西班牙廣場的途中,經過另外ㄧ個計畫外的廣場,會於此駐足的原因是廣場中貝里尼(Gian Lorenzo Bernini
)的人魚海神雕像(Triton Fountain)。貝里尼是義大利於巴洛克時期一位重要的雕塑家,作品包含雕塑、建築、噴泉等等,較著名的有大衛(David )、聖女泰雷莎之狂喜(Ecstasy of St Theresa)、以及拿佛那廣場中的四河噴泉等。

        此廣場的焦點還是中央噴水池的雕像,四隻大魚頭朝下以尾巴頂住人魚海神,噴泉從海神頭頂上的容器噴出後,順著海神身體流洩而下,直到身體尾巴兩片大尾鰭後散開。大魚與海神的姿態栩栩如生,宛如動態中的ㄧ瞬間。除此之外,廣場噴泉四周一樣被車道所分隔,同時也隔絕了人氣。

        西班牙廣場及階梯  Piazza di Spagna e La Scalinata Spagnola
        才一進入西班牙廣場,眼前盡是來來往往的觀光客,階梯上,古舟噴泉旁都是人潮,初次體會到羅馬絡繹不絕的觀光收入。在冬天的旅遊淡季裡人潮已稍稍令人感到壓力,旺季的夏天裡,遊客如織水洩不通的景象可想而知。義大利人是靠祖先吃飯的,我忽然有這樣的念頭。

        西班牙廣場自有其成為經典景點的條件,廣場的中心是由貝里尼的父親彼得(Pietro Bernini)所設計的古舟噴泉,顧名思義噴泉的外型如一小舟,船首、船尾與中央各有ㄧ個噴泉湧出。噴泉的北方通往人民廣場,是當初為了方便朝聖梵諦岡的信徒所建造的大道,南方則通往另ㄧ個小廣場Piazza Mignanelli,中央立著以紀念教皇庇護九世「無罪聖胎的概念」所建造的圓柱。廣場的東邊是ㄧ個以階梯構成的坡道,旅遊書上形容其狀如扭曲的蝴蝶結,從明信片上看來在夏季時,階梯上的花台似乎會擺滿花朵盆栽,宛如飯店裡迴旋而下的迎賓階梯,許多遊客坐在這裡觀看廣場內的動靜,順便曬曬地中海溫暖的太陽。階梯的盡頭也是最高點的是山上聖三一教堂,前面的小廣場中豎立著路易十四的洛可可設計雕像,可惜因為冬季的緣故被圍籬所包圍而進行整修。從山上聖三一教堂前的教堂,可以眺望羅馬市美麗的市容,只是太陽仍高高掛而顯得過於刺眼。

        在台階的中段,遇見此趟旅程的第一個街頭藝人,她身穿金色亮片衣服,手戴白色手套,臉部也塗成白色,站立不動似乎是模仿雕像。我好奇地在她四周走動並獵取幾張照片,當有人以金錢對他的藝術行為表示支持時,她會突然90度彎腰表示感謝,這突如其來的動作常會嚇著奉獻的人。我並沒有給她錢,事後卻覺得不禮貌而感到後悔,畢竟我帶走她的藝術回到台灣。

        稍晚從人民廣場到許願池途中,發現某個街道的盡頭竟是西班牙廣場的噴泉與台階。夕陽西下,金黃色的陽光正好射在遠處的台階上數不清的觀光客的臉龐,可以想見從台階上人們見到的景象,必定是ㄧ個昏黃柔美卻又巨大的太陽圓盤,緩慢地從兩棟歷史建築形成的「門縫」中落下,自是美麗、悠閒又浪漫的夕陽無限好。

        認識西班牙廣場是從費里尼的「甜蜜的生活」這部電影開始,不過詳細的劇情與畫面我已忘記。後來在「天才雷普利」裡,主人翁殺死客戶的兒子迪基且又冒充他在義大利裡騙吃騙喝時,就和死者的女友約在這個廣場碰面。那時的廣場人跡稀少,雷普利從階梯下來後直轉至廣場旁的露天咖啡座的畫面,讓人永難忘懷。只能讚賞電影的剪接技術,如今在廣場四周並無露天咖啡座,而淨空的階梯更是不可得,同團的某成員事後曾透露,因無法忍受被人潮佔據以及略顯老舊的建築立面,所以表示有些失望。對我來說,因為拜訪的時間太晚,廣場與階梯的明暗差距太大,無法拍出廣場全景而感到遺憾。

        人民廣場  Piazza del Popolo、許願池  Fontana di Trevi
        旅遊書內容限制了旅遊行程的規劃,我是這樣認為。或許廣場在羅馬市內因數量多到不足為奇,所以作者才不會在人民廣場上多做著墨而讓我差點錯過這ㄧ個景點。純粹帶著順道一遊的心態走進這個廣場,記憶卻才慢慢被喚醒。廣場中央立著ㄧ個方尖碑,腦海中只有這是不屬於羅馬藝術系統的印象,事後查詢資料果真是奧古斯都皇帝從埃及帶回來的戰利品。廣場南邊有兩座對秤的建築,分別為聖山聖母教堂與奇蹟聖母教堂,十多年前的記憶再度浮現,只是如此模糊難以一一核對。據說兩棟建築並非完全對稱,ㄧ個是圓形的穹頂,另ㄧ個則是橢圓形。這個廣場完全屬於人群,車子全部被摒除在外,據說曾經還是個公開處決死刑犯的悲傷場所,只是如今觀光客駐足其間,完全無法感受當時的肅殺與哀痛的氣氛。

        忽然間我的相機不動了,原來電池已經耗盡。我洩氣地坐在方尖碑的下方,只能用自己的雙眼用力地將景色記錄下來。一群吉普賽血統的遊客坐在我旁邊,我挪動身體讓他們可以全部坐下,他們則以不斷感謝回報我。雖然我們不相識,但能在異鄉相遇自是有緣,ㄧ個微不足道的讓座心裡卻有滿滿的溫暖。

        太陽即將落下,冰冷的溫度透過臀部與石頭的接觸面傳遞至身體,忽然間感覺有點冷。雖然沒辦法拍照,還是趁著天黑前再看看羅馬的面貌。沿著兩棟對稱教堂中間的馬路往回走,一路上都是具有藝術特色的建築,儘管照相機派不上用場卻能更認真地欣賞建築線條構成的交響曲。途中經過一家pizza店,喚起我沈睡半天的飢餓感覺,店裡整個玻璃櫃內擺放各種口味的Pizza,商品名稱也看不懂,一時之間還真的不知從何下手,最後決定從外觀選擇。在台灣每次聚會若是外叫Pizza,我通常婉拒,一來覺得麵皮沒有麵包好吃,二來不喜歡那種帶酸又鹹的味道。然而來到義大利不吃Pizza也不成了,只好在眾多口味中挑選蔬菜?、鹹橄欖、與肉末配料的。老闆問我是否外帶,我入境隨俗稱是,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外帶的價格比較便宜。付完款後老闆就將Pizza放入烤箱弄熱。捧著熱騰騰的Pizza走出商店,突然覺得心裡十分溫暖,咬下第一口的滋味令人難忘,麵皮酥脆中帶有嚼勁,配料則是散佈著濃濃的起士味、鹹味、與原料的味道。原諒我無法用文字形容,總之我對Pizza的印象改觀,接下來的日子我欣然接受並懷念義大利的Pizza。

        接近晚間六點,走進許願池卻宛如掉進ㄧ個熱鬧的市集一樣,小小的廣場內四處站滿人,流洩而下如瀑布般的水流聲與鼎沸的人聲,在四周建築間形成的迴盪,如同大樓中庭的天井一般。初次面對許願池旁的建築立面與雕像所受到的視覺震撼,非照片之尺度所能傳達,亦非文字所能表現。天空因接近傍晚而變成美麗的寶藍色,黃色燈光由下打在海神與水怪的身上因而更形巨大,空間的魔力真是無以言喻。一堆人圍繞著水池旁邊拍照與許願,後來有朋友開玩笑說當女性將銅板丟過肩膀落入池水的瞬間,心裡想得都是再來拜訪羅馬一次(這是許願池規定必須許的ㄧ個願望),但她們的伙伴們則在同時心裡默唸,不要再來一次免得金錢大失血,想想真是有趣。我的照相機沒電了,感受一下熱鬧氣氛後,趁時間還不晚趕緊打道回府。

(待續)

第二日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oudong/sets/721576000455979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D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