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天 2007/2/3
義大利的第一個早晨,迫不及待早早起床,只為了爭取更多逗留的時間。天色雖然尚未完全明亮,但深藍色的天空預告今日將是ㄧ個晴朗無雲的好天氣,感謝老天給我ㄧ個好的開始。義大利的第一個早餐十分簡單,僅有幾種麵包、火腿、cheese、冰牛奶搭配麥片、還有幾種罐頭水果,不過香酥又有嚼勁的麵包已經令人感到滿足。離開前,喝一杯香濃的咖啡,濃郁又順口的義大利正式開始。
梵諦岡博物館、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廣場、聖天使堡、萬神殿
今天計畫拜訪梵諦岡,因為明天週日博物館將休館。領隊昨日已經特別叮嚀大家,梵諦岡博物館是拜訪義大利的熱門景點,如果不想浪費時間在排隊買票的話,還是早點出門比較好,因此快速吃完早餐後立即趕往地鐵Termini站,期望能夠在人群到達前就可入館。地鐵抵達Ottaviano站已經有不少的乘客下車,我依然選擇自認為比較近的Cipro站下車,因為至少站名上有附帶博物館的名字,所以應該正確才對。然而事實似乎並非如此,僅有少數乘客於此站下車,找不到地圖指示又沒有人群可以跟隨的我,出了地鐵到達地面後方向感全失。手持地圖與附近建築物稍做比對,還是摸不著頭緒,只好硬著頭皮詢問路邊的攤販,他嘴裡說著義大利話,手揮一揮比劃比劃,顯然幫助不大,我只好自己探訪。
梵諦岡博物館 Musei del Vaticano
沿著自己感覺到的方向走去,儘量選擇寬闊的大馬路,心裡還是不踏實。不知是否為求心安,遇到ㄧ個阿婆還是指著地圖上的博物館跟她問路,嘴巴講著義大利話的阿婆對我幫助依然不大,只得拍拍自己的頭嘲笑自己做的傻事。循著猜測的方向,穿過ㄧ個傳統市場(沒辦法拜訪義大利人的生活實在可惜,因為博物館在前方等著我),終於看到圍繞在梵諦岡城牆外的人龍,長長地延續到街道的轉彎處。不確定這群人是否即是排隊參觀者,特意繞到最前頭確認之後再順著人龍抵達隊伍的最後端。不一會兒我的後頭立即跟隨數十人,果真是熱門的餐觀景點。
等抵達博物館入口後才知道大家排隊的目的。拜911恐怖攻擊之賜,進入博物館內都得做安全檢查,等級比照機場一樣,嚴格程度卻高過台灣,遊客得脫去外套才開過檢查門。排隊等候二十分鐘且過了此關後,是ㄧ個截然不同的舒適空間,不過買了票真正的挑戰才開始。
梵諦岡博物館是世界最重要藝術收藏所在地,總共分成六大館區,包含埃及館(Gregorian Egyptian Museum)、艾特拉斯坎館(Gregorian Estruscan Museum)、西斯汀禮拜堂(Ststine Chapel)、拉斐爾廳(Raphael’s Rooms)、畫廊(Pinacoteca)、民族學館(Ethnological Missionary Museum)等。展覽品之多、館區空間之大,即使是遵循館方的導覽動線參觀,最後還是會因為時間不足而錯過重要的拉斐爾廳。冬天的博物館僅開放至下午一點四十五分,因此只要在某個展區停留過久,或是事前規劃不足都可能因此而無法完全拜訪,不幸地兩個錯誤都發生在我身上。畫廊內有許多15到19世紀的作品,尤其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特別出眾。同樣的宗教主題,包含「天使報佳音」、「四聖者來訪」、「聖母與聖子」、「基督受難」、「聖殤」、「耶穌復活」、「聖母升天」等等,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呈現。比如祭壇畫的單純風格是提供給人膜拜的工具,而文藝復興或是巴洛克時代則演變成戲劇時刻的呈現,宛如時間凝結一般。這些聖經的故事,同樣的主題在表現風格雖迥異,然而卻都達到同樣的目的—宗教精神的傳遞,即使對基督教不熟悉的我都可在短短數天內因此而瞭解宗教中的重大事件,可見其影響力之大。我在這個地方因為陶醉過久,導致最後只能草草收場。畫室內令人印象深刻的有達文西未完成的「聖傑洛姆」、貝里尼的「聖殤」、卡拉瓦喬的「卸下聖體」、拉斐洛的「聖母升天圖」等,這些如舞台般的情境表達方式以及精確解剖描繪,讓人覺得宛如親臨現場一般震撼。
西斯汀禮拜堂 Ststine Chapel
前往西斯汀禮拜堂的經驗宛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充滿曲折。離開畫廊後被松果廣場的陽光吸引,忍不住站在溫暖的陽光下曬一曬冰冷的外套。經過ㄧ個展覽雕像的八角廣場後,即步入前往禮拜堂的軌道中。在ㄧ個上百公尺的長廊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麗的天花板裝飾。在圓弧形的天花板中,擺滿畫作、裝飾圖案等,館方投以燈光因此顯得七彩繽紛而令人覺得眼眼睛一亮。所有遊客一進入這個長廊內,莫不自主地停下來仰望、拍照,並不自覺發出驚訝的讚嘆聲。這一條長長的華麗圓拱宛如西斯汀禮拜堂的導奏一般,預告著西斯汀的壯闊與震撼。
順著指示牌提供的參觀方向與無法回頭的擁擠人潮,經過各種大小卻又複雜排列的展覽室所形成的曲折動線,在上下左右各種方向的移動中,方向感頓時全失。狹小的空間與擁擠的人群讓人覺得有些透不過氣,直到穿過ㄧ個小門進入禮拜堂後才有豁然開朗的解放感。
大約有三層樓高、ㄧ個籃球場大的禮拜堂內擠滿抬著頭仰望的人群,宛如是參加一場特別儀式活動般的神奇感受。才一踏入禮拜堂內,警衛即以噓聲要求大家安靜,一時之間鴉雀無聲。然而慢慢有新的參觀者加入,遊客們總是會忘情地讚嘆或是討論起來,隨著人群的轉換,聲音也越來越大直到警衛再度制止後才又安靜,如此的循環隨著遊客進出而不斷重複,顯得十分有趣。接近禮拜堂附近的指示牌上告知遊客此處禁止拍照(感謝梵諦岡博物館在其他處並未禁止遊客拍照),然而大家卻總是無法自制地想將震撼人心的場景帶回自己的國家,閃光燈因此隨時亮起,直到警衛大聲地要求遊客請勿拍照為止。只是遊客總是忘情,警衛又不強制禁止,僅以口頭警告的方式告知大家勿拍照,這種消極的執法態度讓人難免聯想到義大利人的個性是否也是如此。若果真這樣,那義大利與台灣的連結又多了一項。
坐在禮拜堂周圍的長凳上,以望遠鏡欣賞最後審判與頂棚濕壁畫的細節,不免為米開朗基羅如雕像般的人物畫作感到讚嘆。結實的肌肉線條、充滿力量的姿態,在以耶穌為畫面焦點的最後審判中,形成強烈的戲劇性、動感與震撼力,讓人宛如置身於最後審判的恐懼中。看著亞當的誕生、原罪等畫作,強烈感覺親臨藝術品現場之必要,唯有置身於真跡的面前,才能瞭解藝術家所要傳達的真實感受。看著大家不顧警衛的制止仍不斷地偷拍照,自己終於忍不住拿起相機也拍了幾張,不過礙於不能拍照的規定,還是不要將照片放於網路上,以免招惹麻煩。
在禮拜堂內待了數十分鐘後,終於還是不捨地離開,在僅剩的數十分鐘內趕緊找尋拉斐爾廳所在,只是失去方向感的我終究還是失敗,最後又再度落入禮拜堂內,直到警衛趕人。
聖彼得大教堂 San Pietro
禮拜堂的出口連接到大教堂旁的中庭,一長串的隊伍令人感到好奇。不瞭解他們排隊目的,猜想可能是為了登上教堂圓頂的隊伍因而也加入他們,經過了十數分鐘,終於抵達登頂的售票口。登頂的票價分兩種,搭乘電梯大約貴三歐元,逛了ㄧ個早上幾乎沒有坐下休息的我選擇搭乘電梯,只是後來才發現電梯其實只到教堂正殿的頂樓,大約是六七層樓高,登上圓頂還是得靠自己的雙腿。登頂的首站來到圓頂的下方,為了安全起見,以超過一人高的鐵絲網圍成ㄧ個圓週的通道,於此處下可俯瞰教堂建築十字形交會的景觀,往上則可清楚仰看教堂美麗典雅如古典貴婦蓬裙的圓頂。循著圓頂骨架夾層搭建的登頂步道,寬度僅能容納一人行走,有時狹小僅容身體通過,有時又是六十度陡峭的樓梯,有時還無法站直身體,最後則是僅容一人通過且沒有欄杆的迴旋梯搭配一條繩子提供支撐,爬上後即可抵達圓頂。事實上這段路並不長,垂直高度也大約在三層樓高,但或許是因為空間狹小的緣故,幾乎所有人在抵達最後螺旋梯前都已經是氣喘如牛。聖彼得教堂圓頂是羅馬市的最高建築,從這裡可以鳥瞰整個羅馬市區,對稱、完美、和諧、壯觀的聖彼得廣場也可一覽無遺。圍繞著圓頂尖塔四周的空間,小小的只有數坪卻擠滿了遊客,要找尋合適的位置拍照其實有些困難,就連暫時停留更換鏡頭也常會擋到路過的人,不過能夠欣賞到羅馬市區古樸的建築天際線依然十分值得。
回到教堂建築的平台上,發現有個人似乎在遠處不斷地看著我。為了要確認是否為自己的錯覺,趁機打電話回台灣跟父母報平安,並在平台上逗留一陣子偷偷觀察他的動向,等候一段時間確認那人不見後才趕緊下樓。
聖彼得「大」教堂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地板上同時標示全世界主要教堂的長度做為比較以正視聽。教堂內的裝潢十分豪華,以大理石為主要建築材料搭配金色的裝飾,看起來宛如富豪人家高貴身份的象徵。教堂內最有名藝術傑作要屬米開朗基羅的「聖殤」、貝里尼的「聖傘體」、與貝里尼的「聖彼得寶座」。
「聖殤」位於教堂的右側,自1972年遭人破壞後便加上玻璃保護,如今只能在遠處觀賞米開朗基羅二十五歲時的傑作而無法仔細品嚐細節。此時米開朗基羅的作品顯得比較「正常」,透過耶穌自然躺下的姿態顯現死亡的無奈,而頭半垂看著耶穌的聖母則臉帶倦容顯得相當哀傷,兩手如同懷抱小嬰孩一樣地顯現偉大的母愛。如此自然感情流露的雕刻與後來的作品那樣刻意強調肌肉的細節與張力來表達情感的方式顯得十分不同。 「聖傘體」位於教堂建築十字形交叉的中心點,位於圓頂的正下方,由四根螺旋狀的粗大銅柱支撐寶蓋,矗立於聖彼得的墓穴上方,其裝飾味十足與豪華的風格,的確相當醒目。 「聖彼得寶座」位於祭壇處,由於禁止遊客進入所以無從得知其面貌。
聖彼得廣場 Piazza San Pietro
聖彼得廣場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如同其氣度之恢弘,名氣也是最大。這個由貝里尼設計的廣場,在我大學時代的建築史課程內就以其對稱、完美、均衡、大氣度、壯觀等特質深深吸引人。廣場在義大利人的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就連山中的小城鎮於主教堂前都一定有個大小不一的廣場建築。廣場屬於人群,除了是重要活動的舉行場所外,也是人們休憩、聯絡感情以及觀賞來往人群的最好地方。廣場的生命力與豪華程度來自於幾個地方,首先是廣場的地板與裝飾,其次是廣場上的雕塑或噴泉,最後則是圍繞著廣場的建築立面。聖彼得廣場的地面由方形的黑色石塊拼裝而成,搭配白色輻射狀紋飾宛如是橢圓形廣場的輪軸一般。廣場的中心立著ㄧ個方尖碑,據說原來是羅馬皇帝為了裝飾皇宮廣場遠從埃及運來的石碑,後來教皇西斯廷五世才下令將此石碑移到此處。廣場的四周是由兩組石柱所形成的長廊所構成,宛如聖彼得大教堂伸出的雙手一樣擁抱著聖彼得廣場,大教堂的對面地上有一排灰色小石柱,據說是梵諦岡的國界象徵。
聖彼得廣場雖然氣度恢弘卻讓人不覺得無法親近,在廣場四周的石柱下,坐著一群享受羅馬溫暖冬陽的人們,走得疲累的我也加入他們的陣容,這才深深體會歐美人士為何喜歡曬太陽的緣故。在冬日的陰影下,涼風吹來不禁讓人直打哆索,反之若在陽光下則是十分溫暖而不忍離去。記得大學老師曾經拿過中正紀念堂廣場做比較,雖然我們的氣度也是十分恢弘、廣場設計也顯得對稱均衡,然而沒有溫暖立面做支撐的廣場,終究還是無法讓人們如同聖彼得廣場一樣可以坐下或是停留,而顯得沒有人氣與溫暖。在台灣廣場是建築的附庸,在義大利廣場才是活躍的主角。
聖天使堡 Castel Sant’Angelo
沿著教堂前的大道,體會如同皇帝出巡般的威嚴,雖然沒有巴黎香榭大道的繁榮與浪漫,兩旁典雅平衡的建築卻顯得十分氣派與莊嚴。抵達大道的盡頭,穿過一條車水馬龍的馬路後,就是聖天使堡的廣場。由於天色已暗故沒有進入參觀,後來從旅遊書上發現此處開放至晚上八點,想一想未能參觀實在可惜。廣場上有位穿著埃及法老王衣服的街頭藝術家,似乎許久以來就一直在羅馬各大風景區表演,因為從網友的遊記中常常可看到他的身影,或許這是個熱門的表演題材也說不定。我在聖天使堡外的廣場捕捉城堡的身影、台伯河夕陽的倩影,然後跟著遊客離開。
隨著天色漸漸變暗,焦慮與不安的害怕感覺又再度出現,站在聖天使橋上拍照時也不敢隨意更換鏡頭來獵取聖彼得大教堂的模樣,或許是該怪自己過於膽怯吧。跟在一群外國學生的隊伍後頭離開聖天使堡,避免自己單獨一人走在昏暗的大街上,落在隊伍後頭的學生不時回頭望著我,或許他們也在擔心我是個危險人物,隨時會對他們採取行動吧,沒有互信基礎的猜疑真是令人厭惡。
萬神殿 Pantheon
抵達萬神殿時天色已經昏暗,小小的廣場上依舊熱鬧非凡,廣場周圍露天的餐桌旁坐著許多用餐的遊客,在昏黃的小燈下顯得十分浪漫。由於擔心被搶的憂慮尚未解除,僅能在廣場四周閒晃體會悠閒的氣氛。萬神殿似乎有控制進入參觀的人數的規定,暫時還無法進入參觀。還在猶豫是否先回飯店休息時,重新開放的大門再度開啟,於是順道進入體會諸神之廟的神秘氣氛。
神殿內的圓頂直徑與下方的圓柱體高度相同,給予建築完美而和諧的比例。坐在圓頂下被微暗的燈光所形成的奇妙氣氛吸引久久無法離去。圓頂並沒有華麗的裝飾,僅以簡單的四方形凹槽裝扮,讓人目光隨著漸高漸小的線條往上仰望,直到圓頂中心敞開在天空下的圓洞而停止。圓洞外的天空因天色剛暗的緣故而呈現寶藍色,與圓拱黃色燈光因互補而顯得十分搶眼。我坐在神殿內無法停止地欣賞這美妙的景色,雖然沒有華麗的裝飾,但簡單所形成的和諧、寧靜、平衡與完美,卻讓人愛戀不已。
離開前巧遇兩位同團的伙伴,於是一同前往公車站牌搭車回飯店。羅馬巴士並不提供車上購票或是投現,附近的書報攤卻也都沒有販售車票,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麼辦。同伴表示在公車上很少看到乘客刷卡,索性有樣學樣也來搭一次霸王車,不過畢竟人性本善,我們還是彼此安慰地表示,等到地鐵站一定會買票,這樣就不算是霸王車(羅馬地鐵與公車共用票券,在一段時間內搭乘地鐵與公車只需一張票)。公車內十分擁擠,幾乎連站著的位置都沒有,還好我們並沒有發生被竊的事件。抵達地鐵Circo Massimo時附近十分荒涼與陰暗,因我們有三個人同行尚不至於覺得需要擔心。地鐵站內只有我們三個乘客以及ㄧ個關在老舊服務亭內的站務員。我們趕緊買票準備上車,但一歐元被售票機吞下後卻沒有吐出票券。或許是我們敲打的動作不大,站務員完全沒有任何行動,直到我們要進入月台時,他忽然走出休息區也同樣地敲打售票機,最後雙手一攤做出無辦法的表情,似乎在表示自己也已經盡力。(待續)
第三日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oudong/sets/72157600063683461/
http://www.flickr.com/photos/oudong/sets/72157600064013042/
http://www.flickr.com/photos/oudong/sets/72157600064049286/
義大利的第一個早晨,迫不及待早早起床,只為了爭取更多逗留的時間。天色雖然尚未完全明亮,但深藍色的天空預告今日將是ㄧ個晴朗無雲的好天氣,感謝老天給我ㄧ個好的開始。義大利的第一個早餐十分簡單,僅有幾種麵包、火腿、cheese、冰牛奶搭配麥片、還有幾種罐頭水果,不過香酥又有嚼勁的麵包已經令人感到滿足。離開前,喝一杯香濃的咖啡,濃郁又順口的義大利正式開始。
梵諦岡博物館、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廣場、聖天使堡、萬神殿

今天計畫拜訪梵諦岡,因為明天週日博物館將休館。領隊昨日已經特別叮嚀大家,梵諦岡博物館是拜訪義大利的熱門景點,如果不想浪費時間在排隊買票的話,還是早點出門比較好,因此快速吃完早餐後立即趕往地鐵Termini站,期望能夠在人群到達前就可入館。地鐵抵達Ottaviano站已經有不少的乘客下車,我依然選擇自認為比較近的Cipro站下車,因為至少站名上有附帶博物館的名字,所以應該正確才對。然而事實似乎並非如此,僅有少數乘客於此站下車,找不到地圖指示又沒有人群可以跟隨的我,出了地鐵到達地面後方向感全失。手持地圖與附近建築物稍做比對,還是摸不著頭緒,只好硬著頭皮詢問路邊的攤販,他嘴裡說著義大利話,手揮一揮比劃比劃,顯然幫助不大,我只好自己探訪。
梵諦岡博物館 Musei del Vaticano

等抵達博物館入口後才知道大家排隊的目的。拜911恐怖攻擊之賜,進入博物館內都得做安全檢查,等級比照機場一樣,嚴格程度卻高過台灣,遊客得脫去外套才開過檢查門。排隊等候二十分鐘且過了此關後,是ㄧ個截然不同的舒適空間,不過買了票真正的挑戰才開始。

梵諦岡博物館是世界最重要藝術收藏所在地,總共分成六大館區,包含埃及館(Gregorian Egyptian Museum)、艾特拉斯坎館(Gregorian Estruscan Museum)、西斯汀禮拜堂(Ststine Chapel)、拉斐爾廳(Raphael’s Rooms)、畫廊(Pinacoteca)、民族學館(Ethnological Missionary Museum)等。展覽品之多、館區空間之大,即使是遵循館方的導覽動線參觀,最後還是會因為時間不足而錯過重要的拉斐爾廳。冬天的博物館僅開放至下午一點四十五分,因此只要在某個展區停留過久,或是事前規劃不足都可能因此而無法完全拜訪,不幸地兩個錯誤都發生在我身上。畫廊內有許多15到19世紀的作品,尤其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特別出眾。同樣的宗教主題,包含「天使報佳音」、「四聖者來訪」、「聖母與聖子」、「基督受難」、「聖殤」、「耶穌復活」、「聖母升天」等等,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呈現。比如祭壇畫的單純風格是提供給人膜拜的工具,而文藝復興或是巴洛克時代則演變成戲劇時刻的呈現,宛如時間凝結一般。這些聖經的故事,同樣的主題在表現風格雖迥異,然而卻都達到同樣的目的—宗教精神的傳遞,即使對基督教不熟悉的我都可在短短數天內因此而瞭解宗教中的重大事件,可見其影響力之大。我在這個地方因為陶醉過久,導致最後只能草草收場。畫室內令人印象深刻的有達文西未完成的「聖傑洛姆」、貝里尼的「聖殤」、卡拉瓦喬的「卸下聖體」、拉斐洛的「聖母升天圖」等,這些如舞台般的情境表達方式以及精確解剖描繪,讓人覺得宛如親臨現場一般震撼。

前往西斯汀禮拜堂的經驗宛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充滿曲折。離開畫廊後被松果廣場的陽光吸引,忍不住站在溫暖的陽光下曬一曬冰冷的外套。經過ㄧ個展覽雕像的八角廣場後,即步入前往禮拜堂的軌道中。在ㄧ個上百公尺的長廊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麗的天花板裝飾。在圓弧形的天花板中,擺滿畫作、裝飾圖案等,館方投以燈光因此顯得七彩繽紛而令人覺得眼眼睛一亮。所有遊客一進入這個長廊內,莫不自主地停下來仰望、拍照,並不自覺發出驚訝的讚嘆聲。這一條長長的華麗圓拱宛如西斯汀禮拜堂的導奏一般,預告著西斯汀的壯闊與震撼。
順著指示牌提供的參觀方向與無法回頭的擁擠人潮,經過各種大小卻又複雜排列的展覽室所形成的曲折動線,在上下左右各種方向的移動中,方向感頓時全失。狹小的空間與擁擠的人群讓人覺得有些透不過氣,直到穿過ㄧ個小門進入禮拜堂後才有豁然開朗的解放感。
大約有三層樓高、ㄧ個籃球場大的禮拜堂內擠滿抬著頭仰望的人群,宛如是參加一場特別儀式活動般的神奇感受。才一踏入禮拜堂內,警衛即以噓聲要求大家安靜,一時之間鴉雀無聲。然而慢慢有新的參觀者加入,遊客們總是會忘情地讚嘆或是討論起來,隨著人群的轉換,聲音也越來越大直到警衛再度制止後才又安靜,如此的循環隨著遊客進出而不斷重複,顯得十分有趣。接近禮拜堂附近的指示牌上告知遊客此處禁止拍照(感謝梵諦岡博物館在其他處並未禁止遊客拍照),然而大家卻總是無法自制地想將震撼人心的場景帶回自己的國家,閃光燈因此隨時亮起,直到警衛大聲地要求遊客請勿拍照為止。只是遊客總是忘情,警衛又不強制禁止,僅以口頭警告的方式告知大家勿拍照,這種消極的執法態度讓人難免聯想到義大利人的個性是否也是如此。若果真這樣,那義大利與台灣的連結又多了一項。

坐在禮拜堂周圍的長凳上,以望遠鏡欣賞最後審判與頂棚濕壁畫的細節,不免為米開朗基羅如雕像般的人物畫作感到讚嘆。結實的肌肉線條、充滿力量的姿態,在以耶穌為畫面焦點的最後審判中,形成強烈的戲劇性、動感與震撼力,讓人宛如置身於最後審判的恐懼中。看著亞當的誕生、原罪等畫作,強烈感覺親臨藝術品現場之必要,唯有置身於真跡的面前,才能瞭解藝術家所要傳達的真實感受。看著大家不顧警衛的制止仍不斷地偷拍照,自己終於忍不住拿起相機也拍了幾張,不過礙於不能拍照的規定,還是不要將照片放於網路上,以免招惹麻煩。
在禮拜堂內待了數十分鐘後,終於還是不捨地離開,在僅剩的數十分鐘內趕緊找尋拉斐爾廳所在,只是失去方向感的我終究還是失敗,最後又再度落入禮拜堂內,直到警衛趕人。
聖彼得大教堂 San Pietro

回到教堂建築的平台上,發現有個人似乎在遠處不斷地看著我。為了要確認是否為自己的錯覺,趁機打電話回台灣跟父母報平安,並在平台上逗留一陣子偷偷觀察他的動向,等候一段時間確認那人不見後才趕緊下樓。
聖彼得「大」教堂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地板上同時標示全世界主要教堂的長度做為比較以正視聽。教堂內的裝潢十分豪華,以大理石為主要建築材料搭配金色的裝飾,看起來宛如富豪人家高貴身份的象徵。教堂內最有名藝術傑作要屬米開朗基羅的「聖殤」、貝里尼的「聖傘體」、與貝里尼的「聖彼得寶座」。

「聖殤」位於教堂的右側,自1972年遭人破壞後便加上玻璃保護,如今只能在遠處觀賞米開朗基羅二十五歲時的傑作而無法仔細品嚐細節。此時米開朗基羅的作品顯得比較「正常」,透過耶穌自然躺下的姿態顯現死亡的無奈,而頭半垂看著耶穌的聖母則臉帶倦容顯得相當哀傷,兩手如同懷抱小嬰孩一樣地顯現偉大的母愛。如此自然感情流露的雕刻與後來的作品那樣刻意強調肌肉的細節與張力來表達情感的方式顯得十分不同。 「聖傘體」位於教堂建築十字形交叉的中心點,位於圓頂的正下方,由四根螺旋狀的粗大銅柱支撐寶蓋,矗立於聖彼得的墓穴上方,其裝飾味十足與豪華的風格,的確相當醒目。 「聖彼得寶座」位於祭壇處,由於禁止遊客進入所以無從得知其面貌。
聖彼得廣場 Piazza San Pietro

聖彼得廣場雖然氣度恢弘卻讓人不覺得無法親近,在廣場四周的石柱下,坐著一群享受羅馬溫暖冬陽的人們,走得疲累的我也加入他們的陣容,這才深深體會歐美人士為何喜歡曬太陽的緣故。在冬日的陰影下,涼風吹來不禁讓人直打哆索,反之若在陽光下則是十分溫暖而不忍離去。記得大學老師曾經拿過中正紀念堂廣場做比較,雖然我們的氣度也是十分恢弘、廣場設計也顯得對稱均衡,然而沒有溫暖立面做支撐的廣場,終究還是無法讓人們如同聖彼得廣場一樣可以坐下或是停留,而顯得沒有人氣與溫暖。在台灣廣場是建築的附庸,在義大利廣場才是活躍的主角。
聖天使堡 Castel Sant’Angelo

沿著教堂前的大道,體會如同皇帝出巡般的威嚴,雖然沒有巴黎香榭大道的繁榮與浪漫,兩旁典雅平衡的建築卻顯得十分氣派與莊嚴。抵達大道的盡頭,穿過一條車水馬龍的馬路後,就是聖天使堡的廣場。由於天色已暗故沒有進入參觀,後來從旅遊書上發現此處開放至晚上八點,想一想未能參觀實在可惜。廣場上有位穿著埃及法老王衣服的街頭藝術家,似乎許久以來就一直在羅馬各大風景區表演,因為從網友的遊記中常常可看到他的身影,或許這是個熱門的表演題材也說不定。我在聖天使堡外的廣場捕捉城堡的身影、台伯河夕陽的倩影,然後跟著遊客離開。
隨著天色漸漸變暗,焦慮與不安的害怕感覺又再度出現,站在聖天使橋上拍照時也不敢隨意更換鏡頭來獵取聖彼得大教堂的模樣,或許是該怪自己過於膽怯吧。跟在一群外國學生的隊伍後頭離開聖天使堡,避免自己單獨一人走在昏暗的大街上,落在隊伍後頭的學生不時回頭望著我,或許他們也在擔心我是個危險人物,隨時會對他們採取行動吧,沒有互信基礎的猜疑真是令人厭惡。
萬神殿 Pantheon

神殿內的圓頂直徑與下方的圓柱體高度相同,給予建築完美而和諧的比例。坐在圓頂下被微暗的燈光所形成的奇妙氣氛吸引久久無法離去。圓頂並沒有華麗的裝飾,僅以簡單的四方形凹槽裝扮,讓人目光隨著漸高漸小的線條往上仰望,直到圓頂中心敞開在天空下的圓洞而停止。圓洞外的天空因天色剛暗的緣故而呈現寶藍色,與圓拱黃色燈光因互補而顯得十分搶眼。我坐在神殿內無法停止地欣賞這美妙的景色,雖然沒有華麗的裝飾,但簡單所形成的和諧、寧靜、平衡與完美,卻讓人愛戀不已。
離開前巧遇兩位同團的伙伴,於是一同前往公車站牌搭車回飯店。羅馬巴士並不提供車上購票或是投現,附近的書報攤卻也都沒有販售車票,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麼辦。同伴表示在公車上很少看到乘客刷卡,索性有樣學樣也來搭一次霸王車,不過畢竟人性本善,我們還是彼此安慰地表示,等到地鐵站一定會買票,這樣就不算是霸王車(羅馬地鐵與公車共用票券,在一段時間內搭乘地鐵與公車只需一張票)。公車內十分擁擠,幾乎連站著的位置都沒有,還好我們並沒有發生被竊的事件。抵達地鐵Circo Massimo時附近十分荒涼與陰暗,因我們有三個人同行尚不至於覺得需要擔心。地鐵站內只有我們三個乘客以及ㄧ個關在老舊服務亭內的站務員。我們趕緊買票準備上車,但一歐元被售票機吞下後卻沒有吐出票券。或許是我們敲打的動作不大,站務員完全沒有任何行動,直到我們要進入月台時,他忽然走出休息區也同樣地敲打售票機,最後雙手一攤做出無辦法的表情,似乎在表示自己也已經盡力。(待續)
第三日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oudong/sets/72157600063683461/
http://www.flickr.com/photos/oudong/sets/72157600064013042/
http://www.flickr.com/photos/oudong/sets/72157600064049286/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