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才一千多元即可搶得好位置,聆聽阿班貝爾格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告別演出,實是划算。
對此樂團並沒有特別喜好,只記得他們一張舒伯特「死與少女」的唱片封套,仍模糊地留在腦海裡。得知他們即將從樂壇退休,方才警覺這個樂團的悠久歷史。

引言人大提琴家張正傑在一開始介紹此音樂會機緣的由來,顯得有些過長,還引來一位觀眾短暫的噓聲。也難怪他急著想一股腦地表達所有的情感,樂團的大提琴手是他的恩師,音樂會紀念的許遠東先生卻又是他的學生,微妙的關係串起片片溫暖感傷的回憶,只是這仍屬於他個人專有,不易與人分享。

話說Alban Berg Quartet打算在今年七月於阿根廷做完最後一場演奏後,即宣告退出樂壇。得知消息的張先生於去年維也納聽了他們的告別演奏後,感動不已,興起邀請他們來台演奏的想法。感念許遠東先生在他們過去抵台演奏時的照顧,於是爽快地答應在台灣加演,以懷念這位他們在台好友的十週年逝世。於是台灣北中南的愛樂者,方能有幸聆聽世界級四重奏的告別音樂會。

音樂一開始,小提琴油亮的音色在音樂廳內迴盪,同行的朋友忍不住問我,他們的樂器是否皆為名琴,音色之甜美與溫暖可見一斑。海頓四重奏演奏完畢,內心不禁讚嘆樂團成員之間完美的默契,讓樂器的重奏與和聲,可以圓順與自然地讓人驚訝。第二首曲子是作曲家阿班貝爾格的作品,感念於作曲家遺孀同意樂團使用其丈夫名字的緣故,此樂團每次演奏則必有一首近代作曲家的作品。然而無調性和聲與無清楚旋律的特色,觀眾顯得不易投入,僅兩次不甚熱烈的掌聲後即中場休息。雖然我也不容易接受近代作曲家的作品,然而荒謬的和聲、緊繃的節奏與合弦恰恰都反應現今人類生活的處境。

下半場是貝多芬的第十五號四重奏,第三樂章柔情地讓人感動不已,尤其是寫自耳朵已近乎全聾,且被批評為粗暴個性的貝多芬。四種樂器以不同的順序不斷地輪唱溫柔動聽的主題,交織成一段又一段生動對話,宛若朗誦詩歌一般。這個樂章十分長,終了轉換下個樂章空檔時,台下忽然騷動起來,除了專注過久的身體調適外,我想許多人也和我一樣,與朋友分享奇妙的感動吧。

音樂會終了,全場響起如雷的掌聲,安可BRAVO之聲響徹整個音樂廳,更有半數以上觀眾起立致意。經過兩次的謝幕,小提琴手表示僅以安可曲獻給逝去的好友許先生,現場頓時一片靜寂。淡淡哀傷的樂音流洩而出,動聽的旋律似曾相似但卻無法理出曲名。音樂終了,四位樂手頓時停止動作,陷入一段數十秒鐘的安靜。起初觀眾忍不住打破樂手對許先生的懷念與祈禱,直到有人率先打破寂靜,音樂廳內才又響起如雷的讚美聲。大部分的觀眾都已經起立致上最高敬意,樂手們謝幕時卻已不再拿著樂器。一場美好的音樂會隨著他們的告別而劃上休止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uDong 的頭像
    OuDong

    空間的旅行者-我是人,我反核

    OuD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