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蘇西的世界」一本從書名看不出內容會是什麼的小說。有一陣子,我迷上「買書的惡習」,儘管只是順道經過書店,還是帶了好幾本書出來,不過經過了幾個月後,新書還沒有翻閱,更新的書就又已經擺在我的書桌上。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在書店內被柔美的音樂與書扉上令人咀嚼的文字所催眠,信用卡拿出來一刷,他們就成了我們的財產。可是回到家後,公事、電視、電腦、繁忙的家務事弄得心浮氣躁,需要一點平和氣氛的讀書環境消失無蹤,書就被冷落在一旁。這時候只能說書店的經營者是成功的生意人,他們讓我們在進入書店後都變成個個愛書的讀書人。

  在某一次逛書店的時候,因為某種原因許多書都打八折,加上書的封底介紹的文字是這樣開始的:「我姓沙蒙,唸起來就像英文的『鮭魚』,名叫蘇西。我在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六日被殺了,當時我才十四歲。兇手是我們的鄰居,媽媽喜歡他花壇裡的花,爸爸有次還向他請教如何施肥。」我立即被這十分「另類」的開頭所吸引,原本透過書名以為會像是「艾茉莉的異想世界」溫馨有趣的預期完全被顛覆,於是這本書就進入我的書架中。

  過了兩年多,真的太誇張了吧,我才拿起這本書來閱讀,中間還借給朋友看,現在想想覺得真慶幸當初有將書要回來。書本一開始就描述主人翁被強暴與殺害的經過,過程中各種不同的思緒與場景穿插其中,與人的思維方式很接近;常常我們很專心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同樣地也會因某種神秘的關連而聯想到其他的事情去,等發現已經分心時才又回到專注的主題上繼續前進。同樣思維的閱讀方式,變成是一種很享受的經驗。

  原本以為書的主軸會隨著兇殺案的抽絲剝繭一樣前進,然隨著故事的發展,才瞭解ㄧ個事件的發生在當事者的家人、同學、朋友、與相關的人之間產生的效應與變化,才是作者想要關注的焦點。人們之間感情細膩的變化發展與面對哀傷的承受表現,讓兇殺案的悲傷更是悠遠深長,有時禁不住也跟著心情沈重起來。十幾年過去了,或許大家也都知道殺人犯是誰,不過破案與否好像不是那麼重要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情感藉由文字鋪陳出來,總讓人深深感動不已。

  悲傷該怎麼遺忘?逃避?或是永遠無法面對?

  主人翁在天堂裡看著人世間的一舉一動,有時不禁飄到親人的身旁憐視他們。在深夜裡讀完這些片段,有時都會不寒而慄,儘管知道這不是作者主要的意思。文章中情境的描述方式,總透過洗鍊的文字傳達出比當時更深遠的感受,比如有一段這樣寫的:「但他聽厭煩了我的哀求,他把手伸進我的雪衣口袋,拿出媽媽幫我打的帽子,把帽子捲成一團塞進我的嘴裡。在此之後,我只能藉著帽沿的鈴鐺,發出微弱的聲響。」主人翁在此時無助與無力的感受,都透過鈴鐺微弱的聲響傳達出來,宛如電影分鏡中顫動的鈴鐺特寫一樣,顯得多麼悲傷。我沈迷於作者這樣的文筆書寫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D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