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六天』 2006/12/14 
金閣寺、二条城、JR馬掘、龜岡、觀光小火車、竹林、野宮神社、嵐山渡月橋

金閣寺 

  宛如是我們將台北的天空帶到京都一樣,在古都第二天的色彩依然是黑白的。吃完早餐後跟著日本上班族一起搭乘公車,感到納悶的是京都公車總站內人潮並不多,這與我想像中的尖峰時間印象有所出入,應該是京都人口不多的緣故吧。雖然總站內有多線的公車同時靠站,不過多月台的設計將複雜的公車路線做分類,花一點點時間就找到我們要搭乘的公車路線205。車子班次不少,等個幾分鐘後就搭上車。或許是話說得太早,在西大通路上終於見識到旅遊書中提到的塞車,從駕駛座前的玻璃看出去,長長的車陣綿延數百公尺。還好在日本沒有機車四處亂竄,也沒有缺乏耐心的駕駛到處插隊,行進的速度雖緩卻令人可以接受。

  金閣寺(本名鹿苑寺,但沒有看到一隻鹿)原為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別墅,後人依據將軍遺志,將別墅的北山殿改建為禪寺。不過在昭和25年(西元1950年)卻遭受火災,如今見到的金閣乃於西元1955年重建,並於西元1987年重新貼上金箔。第一層的「法水院」為寢殿建築,第二層的「潮音洞」乃武家建築,第三層的「究竟頂」則採中國風的禪宗佛教造法,三層的建築風格雖然迥異,卻能達到協調之美。
金閣寺不同於清水寺的熱鬧與色彩繽紛,也異於於東福寺的佛教莊嚴清淨氣息,宛如ㄧ個身穿金碧輝煌服裝的貴族,高高地獨自站在遠方,供來往的遊客欣賞,外表看似光榮與高高在上,實際上卻是孤單與寂寞。第二次造訪金閣寺,同樣的孤絕與冷清再次襲上心頭,或許是這股迷人的距離與神秘感,才能夠讓人多次造訪後,除了驚訝之外,還能念念不忘吧。庭園內的遊客大都是日本的學生,像我們一樣的觀光客反而不太多,可能是單單ㄧ個金閣寺無法讓遊客駐足太久,才會有這樣的錯覺吧。

二条城 

  京都的古蹟多到看不完,二条城本來不在我們的行程計畫中。雖然金閣寺的區域不大,但以攝影為主要目標的我還是花了比一般人多的時間。為了下午能夠準時搭上前往馬掘的JR,所以我們臨時決定這個花費交通時間最少,就在地鐵站附近的二条城。

  「二条城是日本諸多歷史事件上演的舞台。慶長八年(西元1603年)德川家康建設二条城,作為守護御所的據點及將軍的住處。爾後德川家光擴建,形成今日的規模。佔地約27.5公頃的園區內,可參觀桃山美術精髓的二丸御殿(國寶)、池泉迴游式庭園的二丸庭院(特別名勝)、唐門(國家重要文化資產)、宮殿建築的珍貴遺跡本丸御殿(國家重要文化資產)等等,皆為世界遺產。二条城的建築風格是桃山時代的書院建築,其雕花與裝飾展現了德川家族的顯赫家世。」

  看了旅遊書的介紹後才知二条城的重要性,不過與逛過的幾個寺廟比較之下,反而覺得二条城的景觀有些單調與乏味。二丸花園內樹木主要以松樹為主,搭配ㄧ個池塘與草皮造景,整個感覺顯得人工味十足。這種失落感如同經歷過陽明山的好山好水後,再逛中正紀念堂一樣,無法說服自己眼前的景色是如何的美麗。不過這僅僅是個人的主觀意見罷了,可能是因為當天天氣不好,也可能是因為行程過於匆忙沒辦法仔細欣賞,才會讓自己有這樣的錯覺也說不定。

  二丸御殿內禁止攝影,我們更換托鞋後就進行純粹觀光的活動。老舊的地板因人的走動發出吱吱的聲音,原本以為是古蹟年久失修,查詢資料後才知道此特殊設計是為了防止刺客的侵入,反而有「鶯聲地板」的美名,乃取其發出的聲音如黃鶯鳴叫一般的特色。御殿內共有33間房間,鋪有800多張的塌塌米,房間的拉門上畫有「狩野」門生的作品,儘管在昏暗的光線下顯得有些老舊,但從金色與綠色為主的色調中,可以想見在當時是如何地炫麗豪華。最有趣的要算御殿內的最大房間,裡面擺設許多蠟像還原將軍接見諸侯的情景,讓人覺得宛如參與了歷史發生的一刻。更詳細的資訊可參考下列網頁。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1/16/n1524228.htm

JR馬掘站龜岡、嗟峨野觀光小火車

  顧不得二条城只參觀一半,我們快馬加鞭地步出城門,直奔地鐵站。為了節省時間,進入二条城前就將午餐(麵包)買好,回到飯店拿了腳架後,直奔火車站搭乘JR,並在火車上將午餐解決。途中Jimmy的朋友Boching上來跟我們會合,一同前往搭乘TOROKKO觀光小火車。我們在JR的馬掘站下車,步行前往小火車的端站—龜岡。整天到目前為止運氣都還不錯,雖然天空一直是灰的,但雨倒是沒下而且也無風,所以才能幸運地從平靜無波的湖面上看到金閣寺美麗的倒影。從馬掘到龜岡的路上,是美麗的鄉間,剛收成過的田野盡頭是桂川流過的峽谷,繞著一層層山頭的是迷濛的山巒,能夠看見這心曠神怡的美景,是在灰色的天空下的另外ㄧ個幸運。

  有網友說從龜岡搭乘小火車返回嵐山是個比較冷門的方式,果真火車站內只有不到十個旅客在等候。相反的火車抵站時,滿滿的一車都是從嵐山回來的人,看起來網友的經驗十分可信。我們三個人因此佔據一整個開放的車廂,卻在沿著桂川峽谷的一路上,完全沒有機會坐下來,興奮地試著將美麗的景色抓回台灣。這兒氣溫比京都低,沿途的楓葉幾乎已經落盡,不過山頭上仍是色彩豐富的樣貌。

  抵達嵐山時,天空開始飄起細雨,真希望這是我們在日本的最後一場雨。嵐山火車站內有個舊時路線的模型,我們當作搭乘飛機鳥瞰一樣,興奮地拍照。站務人員是個女士,她和售票小姐則在旁看著我們,不時還與我們聊天,詢問我們的來處等等。我邀請他們讓我拍照,他們也樂得擺好姿勢準備。等我們要離開車站時,她跑過來送我們每人ㄧ個火車公司的紀念鑰匙圈,雖然不是很特別但卻很值得紀念。對於觀光鐵道的工作人員來說,遊客的笑容應該是他們最大的喜悅吧。

竹林野宮神社 

  嵐山火車站旁就是美麗竹林的起點,一根根筆直又鮮綠的竹子密密麻麻地佔滿了小路的兩旁。怎麼會有竹子長得這麼好又這麼乾淨呢,宛如戲劇布景一樣,十分不真實。幸好今天決定努力背腳架,現在總算有回報,在光線不足的竹林裡,也能捕捉其寧靜的氣氛。這條竹林小徑大概只能容許一輛車通過,從嵐山火車站起蜿蜒下坡直達野宮神社。有趣的是走在小徑上,前方總會突然「浮現」刺眼的燈光並慢慢向你靠近,原來是出現計程車。或許是有些遊客不勝路途遙遠,乾脆花錢請計程車帶他們欣賞吧,只是我不太能理解在日本怎麼也會發生與台灣類似的事情。

  抵達野宮神社時接近下午四點,由於是冬天加上天空下著雨,能見度變得很低,不過這樣柔和均勻的光線,卻使得神社呈現出色彩飽和、迷人的面貌,特有造型的燈籠散發出濃濃的日本味。神社前立著恭賀悠仁親王奠下誕生的旗幟,本來以為是神社的諂媚舉動,後來才得知原來此神社供奉的是主姻緣和順產的神明,更是齋宮(未出嫁的公主)代替天皇到伊勢神宮祈福前的清身之處,難怪會與皇室同慶一舉得男。

  野宮神社雖然不大,不過卻隱身於竹林中,在傍晚時分更顯得寧靜。步出神社隨時可見人力拉車載著觀光客四處閒晃,並擔任導遊解說的角色。這裡安詳悠閒的氣氛讓我不忍離去,試圖找出更多作為秋天氣氛的構圖。Jimmy他們不耐我的慢速度,決定先行前往渡月橋,而我則答應相約在渡月橋見面,只是我們彼此之間沒有電話,也沒有約定時間,看來要碰面就得靠運氣了。

天龍寺、嵐山渡月橋 

  由竹林前往渡月橋的路上會經過天龍寺,只是天色已漸暗,入內參觀還要付費,為了能在天黑前趕到渡月橋,我也只好割捨,僅在入口處拍拍照片。嵐山主要的街道上大都是紀念品或是名產的商店,來往的人還不少,觀光味十足,更有許多老先生老太婆拿著腳架,相機用塑膠袋包著,來來回回走動,我想他們大概都是和我一樣衝著燈火節的夜景而來的。途中經過美空雲雀紀念館,為了不耽擱時間,儘管十分喜歡他的歌聲,也只能獵取外牆照片,表示到此一遊。美空雲雀與鄧麗君同是歌唱的天才,歌唱時身體沒有明顯的動作,卻能夠善用橫隔膜,讓身體變成ㄧ個伸縮自如的音箱,將聲音順暢地推出,形成令人迷醉的音響效果。美空雲雀還有一項高難度的絕招,那就是唱到令人傷心的歌曲時,淚珠自然地從眼睛滾下,卻完全不會造成音準的偏差,或是影響音色的純度。反之,一般人則很難在不受眼淚影響下還能擁有歌唱的高品質。只是美空雲雀的歌曲都是日本演歌,我想年輕人不太容易接受吧。

  這天是週五的夜晚,加上又有嵐山燈火節的活動,整個渡月橋附近十分熱鬧,人力車不畏雨勢漸大依然來回地在馬路上跑動,觀光客也十分捧場讓他們的生意十分地好。我則被他們美麗的身影所吸引,站在渡月橋頭不斷地獵取車子的輪廓。只是雨勢越來越大,雖然地面反射出燈光讓畫面更活潑,但相對地拍照卻變得更困難。已經耽擱太多時間,又擔心讓Jimmy他們等候太久,再度回到商店街試圖尋找他們的行蹤。或許是雨勢漸大的幫助,我們竟在ㄧ個提供躲雨的店家門前相遇,真是太過巧合,得來不費功夫。找到一家餐廳坐下用餐,吃著並不是很可口的餐點,才得知我的慢動作讓我錯過品嚐京都名物「湯豆腐」機會,也錯過中之島布置的燈光嘉年華。回頭參觀燈火節的路上,就在野宮神社小徑與商店街的交叉口,湯豆腐的商家已經打烊,我又多了ㄧ個再度造訪京都的藉口。

  這次出發日本十分匆促,根本不知還有嵐山燈火節的活動,等抵達日本後才在公共場合看到活動的海報,因此決定花ㄧ個晚上在嵐山。所謂燈火節就是在嵐山竹林小徑內,打上燈光,讓遊客在夜晚時也可欣賞美麗的竹林步道。除此之外,渡月橋附近的中之島或是河岸也都有燈光的布置,將整個地方設計得有點像舞台一般。我們跟著人群再度回到竹林小徑,地面上是一盞盞的小燈,宛如跑道一般引導著人們前行。燈光從地面往竹林上打去,讓人如置身於綠色的穹蒼之下,十分奇妙的感受。雨勢增加氣氛的浪漫,地面也因為雨水的緣故而顯得更燦爛,不過因光線不夠加上身體又濕,還深怕攝影器材會弄潮,來不及享受浪漫氣氛就打道回府。

  回程我們選擇與來程時不同的交通工具,決定在嵐山搭乘京福電鐵回到終點站四条大宮後,再轉公車回飯店。京福電鐵又稱「嵐電」,造型復古的單節車廂穿梭於民宅之間,行駛於軌道時還會發出轟隆轟隆聲響,別具風情。這種行駛在地面上的電車,還會和其他車輛一樣必須等候紅綠燈,車廂內又是只有兩排對望的座位,十分具有懷古氣氛。多謝Boching的提醒,才知道京都也有地面電車,而這又是另外ㄧ個探索京都的理由了。

第六日全部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oudong/sets/72157600011586846/
                             http://www.flickr.com/photos/oudong/sets/7215760001351134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uDong 的頭像
    OuDong

    空間的旅行者-我是人,我反核

    OuD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