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2/9
接近上帝的教堂
抵達TAORMINA的那個晚上,山頂的十字架如同天上的一顆明星,在黑暗中綻放微弱的亮光。那時對我來說,只不過如此罷了。Umberto路上商店明亮的燈光,以及如同裝飾的路燈所發出的光芒,才是耀眼奪目的銀河,讓人目不暇給。
隔日早晨,站在希臘劇場內的看台上,屹立在山頂上的教堂如同在熱鬧舞會中,兀自坐在角落的旁觀者,靜靜觀看舞池中所發生的一切。孤傲冷靜的面容讓人無法轉移目光,更添加探索其內心世界的渴望。教堂如同老鷹一般地矗立在山頭上,使人無法輕易征服的錯覺。「如果能夠登上那裡該有多好」,當時在內心這樣告訴自己。同伴們似乎看穿我的內心,一樣望著他,面帶滿意與成就的一抹微笑,微揚的嘴角陳述著日出前登頂的「壯舉」。有了同伴的鼓勵與加持,循著自己內心的方向感,開始朝聖之旅。
從Umberto路出發,經過一條階梯小巷,來到有車行走的馬路。這裡的街景十分普通,相較於這個小鎮的主要街道,顯得十分不起眼。雖然街景平凡,住家的門面還是相當具有特色,散發出這裡居民的美學底子。在某個房舍的旁邊,有個簡單的路標,寫著看不懂的義大利文以及一個人踏上台階的符號,雖然無法與教堂意象連結起來,卻清楚地暗示登頂的方向。
沿著之字形的階梯慢慢往上,整個小徑空無一人,就連人們談話的回音也無法聽到,本能的恐懼感慢慢地在內心中升起。儘管在山腳下穿著外套還顯得有些寒意,但爬山的熱能使得汗水慢慢滲出表皮,加上焦慮的心思,加速循環的運作,只得將外套的拉鍊打開,讓冷風帶走如蒸籠般的熱氣。不過才一會兒,卻又因為沒有陽光的海風吹襲,讓人覺得寒意直逼心頭,不得不將外套再度拉上。朝聖的一路上,就這樣忽冷忽熱的無法適從,直到抵達教堂所在地。
沿途每個之字形的轉彎,都擺設耶穌背著十字架與兩個門徒一起站立的受難形象,個個姿態都不相同,但眉頭深鎖、羸弱的耶穌身影一樣貫穿整個步道。多年前,有一本書讓人無法喘息地跟隨著作者的節奏,直達最後的戰勝榮光。耶穌基督的最後誘惑,如同惡魔一樣如影隨形,總在以為達到最高境界時,惡魔扯下慈悲的面容,露出猙獰的笑容,這時才發現眼前的盡是海市蜃樓,一下子跌入湍流大河之中。貝托魯奇的佛陀電影裡,釋迦摩尼在成佛之前,惡業依然化做狂風暴雨,不斷地打在佛陀的瘦弱身軀上,考驗著修行的毅力與決心。相較之下,我的朝聖之路顯得輕易許多,不過忽冷忽熱的矛盾,孤獨傾聽自己的喘息聲,獨處時的自我對話,相對於朝聖者的心情轉折、躊躇猶豫、忽前忽後的內心世界,卻真實地卻如同踩在登頂的石階上的步伐,步步堅定而踏實。
經過一段跋涉,終於抵達位於山頂的教堂。如同仔細觀看驚鴻一瞥的美貌後的失落一般,這間教堂因為老舊而喪失了在山下遠遠觀賞時的神秘與浪漫。如同北極星般於夜裡耀眼的十字架,卻豎立在如銅像一般的水泥基座之上,一切都因為真實而顯得有些殘酷。然而這只不過是因過度幻想與期望所造成的失落感,教堂則仍獨自安靜地坐臥在山頭上,冷眼旁觀我這個外來客以及山下繁華的人間。
早上明亮的陽光如同氣象預報所言躲到雲層後,灰色的天空加上二月的寒風,冷冷的色調讓教堂顯得更加單調,卻更接近苦修的氛圍。教堂大門深鎖,謝絕外來人士參觀,我只能透過門上一個數吋的小窗,一窺他的內心世界,但如此深邃幽暗的空間,卻不是我所能夠看透的。
教堂的後面是一個小小的空地,從這裡可以鳥瞰另外一區的聚落,遠方又是如同貼紙一樣黏在天空上的艾特納火山。道路一樣以之字形蜿蜒在社區之間,許多日本老人則是搭乘車頭掛著朋馳標誌的計程車,慢慢地從路的那頭浮現然後又消失,直到在我眼前才下車。忽然間覺得自己年輕真好,可以在之字形的階梯路上,由身體告訴我追求真理過程的煎熬與苦澀。
順著教堂往下望去,山坡下是房舍緊緊相依的陶爾米納,更下方則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消失在水氣朦朧的遠方。此時的自己獨自站在山頭上,如同跳脫紛亂之外,冷眼看待一切。
高度的意義,如同上帝站在雲端上俯瞰這個世界,遠離人世的紛亂、慾望、挫折、悲傷、喜樂、嫉妒、與滿足。寧靜中,內在的聲音如同深谷中的回音一般響徹雲霄,孤獨的感受卻一點也不可怕。孤單反而更接近上帝,而人同時有了另外一種可能的開始。這裡是接近上帝的教堂。
http://www.flickr.com/photos/oudong/sets/72157601367382328/
接近上帝的教堂
抵達TAORMINA的那個晚上,山頂的十字架如同天上的一顆明星,在黑暗中綻放微弱的亮光。那時對我來說,只不過如此罷了。Umberto路上商店明亮的燈光,以及如同裝飾的路燈所發出的光芒,才是耀眼奪目的銀河,讓人目不暇給。


從Umberto路出發,經過一條階梯小巷,來到有車行走的馬路。這裡的街景十分普通,相較於這個小鎮的主要街道,顯得十分不起眼。雖然街景平凡,住家的門面還是相當具有特色,散發出這裡居民的美學底子。在某個房舍的旁邊,有個簡單的路標,寫著看不懂的義大利文以及一個人踏上台階的符號,雖然無法與教堂意象連結起來,卻清楚地暗示登頂的方向。
沿著之字形的階梯慢慢往上,整個小徑空無一人,就連人們談話的回音也無法聽到,本能的恐懼感慢慢地在內心中升起。儘管在山腳下穿著外套還顯得有些寒意,但爬山的熱能使得汗水慢慢滲出表皮,加上焦慮的心思,加速循環的運作,只得將外套的拉鍊打開,讓冷風帶走如蒸籠般的熱氣。不過才一會兒,卻又因為沒有陽光的海風吹襲,讓人覺得寒意直逼心頭,不得不將外套再度拉上。朝聖的一路上,就這樣忽冷忽熱的無法適從,直到抵達教堂所在地。
沿途每個之字形的轉彎,都擺設耶穌背著十字架與兩個門徒一起站立的受難形象,個個姿態都不相同,但眉頭深鎖、羸弱的耶穌身影一樣貫穿整個步道。多年前,有一本書讓人無法喘息地跟隨著作者的節奏,直達最後的戰勝榮光。耶穌基督的最後誘惑,如同惡魔一樣如影隨形,總在以為達到最高境界時,惡魔扯下慈悲的面容,露出猙獰的笑容,這時才發現眼前的盡是海市蜃樓,一下子跌入湍流大河之中。貝托魯奇的佛陀電影裡,釋迦摩尼在成佛之前,惡業依然化做狂風暴雨,不斷地打在佛陀的瘦弱身軀上,考驗著修行的毅力與決心。相較之下,我的朝聖之路顯得輕易許多,不過忽冷忽熱的矛盾,孤獨傾聽自己的喘息聲,獨處時的自我對話,相對於朝聖者的心情轉折、躊躇猶豫、忽前忽後的內心世界,卻真實地卻如同踩在登頂的石階上的步伐,步步堅定而踏實。


早上明亮的陽光如同氣象預報所言躲到雲層後,灰色的天空加上二月的寒風,冷冷的色調讓教堂顯得更加單調,卻更接近苦修的氛圍。教堂大門深鎖,謝絕外來人士參觀,我只能透過門上一個數吋的小窗,一窺他的內心世界,但如此深邃幽暗的空間,卻不是我所能夠看透的。
教堂的後面是一個小小的空地,從這裡可以鳥瞰另外一區的聚落,遠方又是如同貼紙一樣黏在天空上的艾特納火山。道路一樣以之字形蜿蜒在社區之間,許多日本老人則是搭乘車頭掛著朋馳標誌的計程車,慢慢地從路的那頭浮現然後又消失,直到在我眼前才下車。忽然間覺得自己年輕真好,可以在之字形的階梯路上,由身體告訴我追求真理過程的煎熬與苦澀。
順著教堂往下望去,山坡下是房舍緊緊相依的陶爾米納,更下方則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消失在水氣朦朧的遠方。此時的自己獨自站在山頭上,如同跳脫紛亂之外,冷眼看待一切。

http://www.flickr.com/photos/oudong/sets/72157601367382328/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