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世界最大的趣味,大概是有許多複雜的事物,可以讓人不斷地去發現與瞭解後而感到滿足吧。不論你喜歡的是慢跑的理論,咖啡味道的層次,還是海綿寶寶卡通中人物所代表的人性弱點,總之這就是人生。
最近新一期的英文課,因緣際會換了一個十分有趣的老師。和大部分坊間習慣使用教科書的固定模式不同,他喜歡用幽默卻具深刻意涵的漫畫,引導學生用英文描述生活中的各種情境行為,進而更正發音、文法、或是語言本身細膩而豐富的意涵。令人感到訝異的是他熟悉多國語言的天賦,每次上課時在白板上寫出標準的中文字,甚至勝過許多國人。他則笑稱自己的中文、日文也是從講述漫畫中的故事開始。
由於旅居多國的經驗,奠定他沒有歸屬卻又宏大的世界觀,因而上課中最常談論的話題為文化差異。看著一個外國人愉快地描述台灣深具彈性的文化特質,與抱怨美國凡事非得依照規則不可的神情,再看看國人常常抱怨混亂交通與雜亂街景等等的樣子,箇中的奇妙感覺真是令人玩味。不過同時卻也引此讓我想到英文與中文使用方式背後的文化特質。
習慣使用中文的我們,可能無法輕易意識到中文的鬆散與自由的組織結構,直到開始學習英文文法對照之後,經由時態、性別、詞性等等規則,語言背後所代表的民族思考特性讓習慣彈性的我們,甚至感到有些痛苦與頭痛。對我來說,學習語言除了現實因素外,更有趣味地反而是文法結構規則的不同,所反應出使用各種不同語言的民族思考模式之間的差異,並經由此而認識另外一個世界。希望我的人生還夠長能讓我再多學一些不同語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