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十二天 2007/2/12

    翡冷翠的第一天是陰冷的雨天,是義大利行的第三個雨天。三星級的加州飯店沒有燦爛溫暖的陽光,簡單卻乾淨俐落的房間擺設住起來已經足夠舒適。早餐雖然菜色不多,麵包配上起士火腿卻也令人感到滿足,就像在台灣可以隨意吃到美味的米飯一樣,義大利飯店的麵包各個都香甜可口,令人回味。服務生臉色有些難看,但可以體諒。看管了一個晚上的櫃臺,早上還得幫旅客準備早餐,疲累之下,僅有少數人還能保有好的EQ。我拿了一個駱梨和蘋果回到房間,準備翡冷翠的第一天。(我仍喜歡翡冷翠這個翻譯遠勝過佛羅倫斯,除了他更接近義大利的發音外,更能體現Firenze這個都市本身如寶石一般的光彩特質)

    主教堂    Duomo e Battistero

    飯店就在學院美術館與主教堂中間,步行幾分鐘即可前往主教堂。百花聖母教堂的厚重牆壁矗立在街道的終點,白、綠與粉色的托斯卡尼石組成的繁複花樣,將牆壁裝飾地讓人眼花撩亂,但卻是所有街景的目光焦點。個人比較喜歡乾淨莊嚴的建築,對於此種裝飾繁複的教堂,總覺得過於世俗味。的確這種華麗的教堂,彰顯當時翡冷翠的富庶與領導地位的企圖心,遠勝過歌頌宗教的本意。

    我在登上鐘塔或是教堂圓頂之間猶豫,因為每登高一次都得花費六歐元。最後決定爬上鐘塔,從此處不但可以見識整個翡冷翠的面貌,還能一見百花大教堂的橘色圓頂。主教堂旁的鐘樓是中世紀藝術大師喬托的作品,卻是在他死後二十二年才完工。歌德式如柳葉般的細長窗台,由底層三個並排逐層減少,但窗戶的面積卻逐漸加大,藉著底多頂少營造出穩重卻往上提升的視覺崇高感。我在鐘樓內循著樓梯盤旋而上,透過各種大小的窗戶,翡冷翠的面貌在腳下逐漸展現。

    儘管對於繁複的花樣沒有特別喜好,然而透過登高過程中,近距離地觀察百花大教堂細膩、繁複、多花樣元素的建築表面,不得不打從心裡佩服設計者的耐心與建築精細技巧,沒有眾人的共同願力、雄厚的經濟實力與宗教上的領導地位,是無法成就如此令人讚嘆且具力量的龐大建築,這一趟登高之旅因而前進緩慢。

    鐘樓的頂端是沿著屋頂四周的長形走廊,基於安全理由皆有鐵窗覆蓋著。灰色的天空讓以橘色為主要色調的翡冷翠建築群們顯得黯淡不少,但歷史的面容在一整片的橘色屋瓦中已展露無疑。我相信數百年前的翡冷翠已是如此面貌,而此時我和米開朗基羅等大師們站在同樣的時間點,感覺如此相近。

    布魯內雷斯基(Brunelleschi)設計的主教堂圓頂是當時不使用鷹架建造的最大圓頂。橘色如蓋子般的圓頂上方是小型的尖塔與平台,提供另外一處讓人鳥瞰整個市區,也是翡冷翠的視覺焦點。環繞在圓頂四周的有著名的各個景點,順時鐘方向依序排列包含聖羅倫佐教堂、聖馬可修道院、聖十字教堂、米開朗基羅廣場、領主廣場、烏菲茲美術館、碧提豪宅、共和廣場、洗禮堂等等。

    百花大教堂內的建築也是歌德式樣,尖勒拱頂(Pointed Arch or Gothic Arch)的推力作用於四個拱底柱子上,因此高度與跨度不再受到限制,可以建得又高又大,並產生「向上」的視覺感受。教堂地板則是一幅龐大的拼貼藝術,各種顏色的大理石組成繁複的花樣,宛如一張張超大的地毯覆蓋在地板上一樣。教堂內的主要視覺焦點則是圓頂內由瓦薩里(Vasari)所繪製的「最後的審判」,所有觀光客至此無不抬頭仰望觀看,直到脖子酸眼睛疲累為止。此幅最後審判相較羅馬西斯汀禮拜堂內米開朗基羅的作品,顯得溫和許多,也讓人看了比較沒有畏懼審判的感受。藉著圓頂向上的空間作用,反而較具仰望與崇高的宗教力量。

    洗禮堂

    洗禮堂就在主教堂正前方的廣場上,八角形的基地與立面相較主教堂,顯得簡單許多,也好似羅浮宮外小號的金字塔低調地站在主教堂旁。此洗禮堂最負盛名的即為紀念翡冷翠逃過瘟疫浩劫的「天堂之門」。其善於透視法和人物個性的表現方式,與歌德式樣風格迥異,常被稱為文藝復興的先驅作品。冬日拜訪義大利的缺點之一即是許多重要的景點多在維修中,儘管安裝在洗禮堂的天堂之門為複製品,卻也因為維修緣故,僅能見到貼在維修牆上的照片而已。洗禮堂內金碧輝煌,頂棚上一樣是「最後審判」的故事,卻是以十三世紀諾曼式接近平面漫畫式風格繪製而成。包括但丁在內,許多翡冷翠的名人都曾在此受洗。


    百花大教堂與洗禮堂照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D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