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幾天的工作旅行中,在慕尼黑的交通體驗倒是可以談談。德國最著名的交通特色應該就是沒有速限的高速公路吧。同事開著他的BENZ車接送我們拜訪客戶,來來回回幾次後,發現並非所有高速道路上都沒有速度限制。不同於台灣的固定速度限制牌,德國顯然彈性許多,電子告示牌上的速度限制隨著車輛的多寡與天候狀況,會自動做調整。幾天中我看到有80KM,也有120KM,當然有些乾脆就是沒有顯示數字。在沒有速限的道路上,不知同事是否刻意展現車子的性能,忽然之間車速飆高超過160KM以上,頓時之間,路旁車子幾乎都顯示停止。這種高速所帶來的感官快感,讓人羨慕起德國人在理性中的自由。

    當然這樣的情形不可能發生在台灣,除了車輛數目較多的因素以外,主要還是兩國人的開車習慣大不相同。在德國,或是許多其他西方國家,高速公路的最內側車道屬於超車道。所有的車輛幾乎都行駛在外側車道,儘管在兩線的道路上亦然。當駕駛遭遇前方速度較慢的車輛時,即會打方向盤切入超車道,快速行駛一段時間後立即變換至慢車道上。同事儘管在超車道上以超過160KM的速度行駛,當駛入慢車道後立即減速至一般的速度駕駛,一路上來回幾次也不嫌麻煩。反觀台灣高速公路上,各種速度的車子「散佈」在各車道上,欲快速前進的車輛,只得在空隙之間來回穿梭,展現高超的行車技巧。偉大的交通執法單位,要取締違規蛇行車輛前,請先整頓「合理」的行車空間吧。

    除了教育因素造成外,背後的文化與人與人之間的對待觀念不同,是根深蒂固很難轉變的「差異」,就像是鄰居可以大聲唱歌、車子可以隨處停放等等,都是這種文化內涵的外顯。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慕尼黑的計程車司機似乎偏愛「衛星導航」,就連同事開車也都啟動導航設備。公司距離慕尼黑大約五十公里內,計程車司機還是靠著衛星導航才帶我抵達投宿的另外一間飯店。車子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繞著慕尼黑外圍打轉,直到接近飯店處才切入市區道路,讓我覺得白白多花一些銀兩。有人認為因為台灣的土地面積較小,都市密集程度較高,複雜的程度還在人們可以快速記憶的範疇之內,因而捨棄不用。我倒是認為衛星導航的彈性不足,設計出的路線多為簡單的規劃,「不符合台灣人喜歡多變、彈性、善於變通等活潑的民情」。

    在同事的車內,衛星導航的小姐用沈穩冷靜的口氣不斷地指引駕駛方向,到最後同事忍不住開始與他對話起來,諸如遵命,知道了,我會的等等都一一出現。不知是否有脾氣暴躁或是情緒低落的人們,因衛星導航的平淡冷漠,而將機器砸毀者?我愛搗蛋,詢問是否有可以自己提供語音的功能者,可惜至今知道仍沒有。若能夠加上一些人工智慧,讓衛星導航顯得更為人性,那將會趣味許多,諸如提供「親切版」、「暴力版」、「命令版」、「親子版」甚至是「情色版」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D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